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邂逅东坡,高中生对话“北宋第一网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1:36:00    

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周玥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晚年的苏轼用短短二十四字,总结了自己宦海浮沉、南北漂泊的一生。3月28日下午,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云间鹤文学社师生走进“青山上·遇东坡”互动画剧展,以千年诗意为约,在光影交错的沉浸式展厅中,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互动画剧展

“乌台诗案发生年份?”“苏轼任职过的州郡有哪些?”本次活动以“千年对话·寻找东坡的精神坐标”为主题,围绕苏轼的生平、作品与精神展开,设置“生平解谜·品格认知”“场景体验·情感共鸣”“诗词重构·创新表达”三大环节。活动中,学生们争相抢答苏轼相关文史知识,在3D场景中朗诵苏轼的经典诗词。

沉浸式“对话”

当展厅灯光渐暗,3D全息影像将赤壁江涛搬进现代展厅,师生们伫立“江岸”,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该校语文教师胡继明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其铿锵有力的声音与恢宏的诗词意境相融,令全场沉浸于豪放词风的震撼之中,现场掌声雷动。胡老师感慨:“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受苏轼人格精神的濡染,更在诗词的韵律与历史的回响中,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与坚韧品格。”

“场景体验·情感共鸣”

“苏轼在逆境中完成的精神转身,比文学成就更具启示意义。”杨靖宇同学说,他特别注意到展厅内复原的东坡烹饪场景:“当这位曾经的翰林学士系上围裙,在烟熏火燎中研究火候时,这种将苦难熬煮成智慧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代人需要的勇气。”

杨唯一同学从地理维度解读东坡精神:“多次贬谪行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每处流放地都成为他的创作源泉——黄州赤壁、惠州荔枝、儋州椰林,他用诗意为荒芜之地赋予文化基因。”

互动体验

据了解,云间鹤文学社成立于2005年,是钢城四中历史最悠久的学生社团之一。自2019年起,文学社每学期推出学生原创刊物《云间鹤》,收录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紧跟时代脉搏,先后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主题征文活动,以及“春愿景”诗歌比赛,优秀作品均结集成册。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创作平台,更培养了他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考能力。

云间鹤文学社自编杂志

活动中,学生诵读诗词、在明信片上书写对苏轼的致敬之作,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李文君同学说:“苏轼可以说是‘北宋第一网红’,而他在逆境中坚守理想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不仅要传承经典,更要用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互动体验

文学社指导老师周玥在活动后说:“看到学生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碰撞中迸发灵感,在诗词诵读与创作中展现自信,我深切感受到文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滋养与人格的塑造。”

“沉浸式文学教育”

钢城四中负责人表示,学校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与全面发展。学校通过文学社活动、经典诵读课程、作文竞赛备赛指导等多元路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文学潜能。近年来,学生在各级文学赛事中屡获佳绩。此次采风活动正是学校将课堂延伸到社会美育空间,进行“沉浸式文学教育”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引导学生在经典中汲取文化养分,在传承中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篇章。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