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供销”焕发新生机

截至目前,河浦供销社累计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超1万亩次。

河浦供销社农产品综合服务站货架上摆满濠江特色农产品。
在汕头市濠江区河浦供销合作社(下称“河浦供销社”),副主任郑学智刚把上半年的“家底”算了个大概:再生资源业务运转正常,闲置仓库、铺面陆续租出,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已帮农户卖出3万多元……
“上半年的收入已占去年全年的六成,大家再接再厉,把下半年干得更好!”郑学智对着另外3名社员鼓励道。
两年前,他们所在的这栋办公楼老旧破败,没电话、没空调、没网络,唯一会转的是上世纪90年代买的吊扇。整个供销社主要靠出租物业来维持正常运营,几乎没有实质性业务。
近年来,乘着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河浦供销社在汕头市供销合作总社和濠江区供销合作社支持下,翻新办公楼、优化队伍、盘活资产,各项业务重新开张。去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又帮他们建起集农资供应、农技培训、土地托管、农村金融、产销对接于一体的农产品综合服务站,让农民享受“家门口”的便利服务。
从“守摊子收租”到农业社会化服务,河浦供销社的转型初见成效。
修缮破旧办公楼
全系统首开业务
“守住‘老家底’,还得让资产活起来。”郑学智抬头望着焕然一新的三层小楼,感慨良多。这座建于1993年的办公楼,悄然见证着河浦供销社的繁荣和衰落。
2023年4月18日,郑学智第一次踏进这栋老楼,迎面就是一块瓷砖砸在脚边,惊得他倒吸一口凉气:老房子存在太多安全隐患,必须马上解决。
当时,整个供销社账上只剩2万元。买完电脑、发完一个月工资,账户立刻见底。
“没钱?那就借!”经上级同意,河浦供销社向兄弟单位达濠供销社借款30万元,用于办公楼修缮。此后,河浦供销社通过申报创建高质量发展基层示范社项目,又申请到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办公环境。一个半月后,办公楼完成翻新。
背负借款压力,摆在郑学智面前的是要如何开展新业务的难题。
当时,由于全市开展专项清理整顿旧衣物捐衣箱(回收箱)工作,许多市民群众通过政务热线反映旧衣处理遇到难题。“嗅”到商机,郑学智主动向上级部门争取。在濠江区大力支持下,河浦供销社于2023年6月成功拿下资质,成为汕头供销系统内首个落地该业务的基层社。
如今,通过投放旧衣物回收箱,建设网上回收平台,河浦供销社进一步提升废旧纺织品回收行业规范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该业务一年为社里挣回5万元——蝶变后的第一笔收入,分量十足。
抢抓政策窗口
实施“三位一体”改革
再生资源回收的第一桶金,让全社士气大振。郑学智顺势把社里老旧资产“翻箱倒柜”捋了一遍。经过梳理,他发现社有资产还包括一些仓库、铺面,但这些资产由于年代久远,不仅租户散乱,而且租金远低于当前市场价格。
一通规划、隔断、翻新后,11间新铺面整齐亮相,再上平台公开招租,年租金从最初的2万多元提升至13万元。2024年初,铺面全部租满,为全年收入翻番打响第一枪。
兜里有了钱,郑学智底气更足了,他立即把目光投向“人”。2024年5月,两名“新人”到岗,供销社随即组织无人机操作、农机手培训、早稻机插观摩等“理论+实操”课程。“我们要把基础服务做成专业赋能。”郑学智语气笃定。
同年,广东省供销社启动“联农扩面、服务提质、运行增效”综合改革,推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郑学智抢抓政策窗口,成功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在河浦落地农产品综合服务站——从“输血”到“造血”,河浦供销社按下新一轮改革的“加速键”。
“老供销”新生
荒地变“金土地”
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建成后,河浦供销社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直播带货等方面为周边农民群众开展综合性、便利化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超1万亩次,培训农户超700人次,助农销售超3.5万元。
依托广东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平台,河浦供销社与当地种养大户、电商企业、社有企业建立“订单农业+直供直销”模式,累计销售农产品超2.6万斤。河浦供销社下属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对区内丢荒的土地予以复耕复种,打造种养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让“荒土地”变“金土地”。
河浦供销社的蝶变,正是“老供销”焕发新生的缩影。郑学智说,河浦供销社正紧扣省市区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专项整治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以平台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积极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基层社专项整治示范样板。
■相关
助农解难
服务乡村振兴
走进河浦供销社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农产品展示点的货架上摆满了濠江特色农产品:东京薯、菊花茶、火龙果、红藜麦等,每样产品都被精心包装,等待着消费者前来购买。隔壁农机设备服务点,整齐摆放着无人机、播种机等现代化设备,展现出十足的“科技范”。
相比之下,农资门市则保留了上世纪90年代的装修风格,陈列柜堆满了农药、肥料等各类农资产品。据郑学智介绍,尽管外观略显陈旧,但这里的服务范围却覆盖了周边四个街道,为当地农户提供极大的便利。
一年多来,河浦供销社依托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各项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年6月,一名濠江火龙果种植户因产量激增而面临滞销困境。河浦供销社及时伸出援手,通过对接供销系统的直供配送平台,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汕头市远绿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镇涛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在供销社线上线下的大力支持下,远绿公司成功销售了七八千斤的榴莲蜜薯。“他们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服务。”刘镇涛说,远绿公司还与河浦供销社合作开展农耕服务业务,由供销社提供农用机械,远绿公司则提供社会化服务。“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了大约1000亩的农田。”刘镇涛补充道。
除了农产品销售和农耕服务,河浦供销社在金融服务方面也积极作为。他们协助保险公司与种植户对接,帮助办理农产品种植保险,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郑学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通过与社区的联结和社企联动形成互补,将“百千万工程”的成果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采写/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