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安康 这份健康攻略请收好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美德。
清明健康指南
合理添衣,春捂防寒
清明时节,早晚温差较大,时暖时寒。出门前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但仍要注意保暖,以 “下厚上薄” 为宜。可以准备一件方便穿脱的外套,早晚出行气温较低时穿上,待到中午气温升高即可脱下,以防过热而导致身体不适。
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和有痛经史的年轻女性,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 “不冻不寒” ,更好地养护阳气。
起居有常,晚睡早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阳气生发的规律,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在起居上,作息时间宜提前,尽量做到晚睡早起,以使阳气生发舒畅,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不是“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
可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进行慢走、打拳、做操等体育锻炼。同时,睡好子午觉(中午11点到13点的午觉和晚上23点到次日1点的晚觉),以利于肝气的升发,以防春困。
控制情绪,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天气转暖,高血压患者会逐渐放松警惕,认为天气逐渐暖和,血压会趋于稳定。可是,此时正是乍暖还寒,温差较大的时候,加之雨水增多,人的血管容易痉挛,血压也容易因为波动而升高,继而导致脑血栓、脑溢血、心肌梗死等恶性并发症。因此,家里有老人或者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别着急减衣服,头部、颈部、脚部等要害部位要注意保暖。
饮食上,少吃高脂、高盐食物,如油炸食品、腌制咸菜等。适当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增强心血管功能,但注意运动强度别太大,要循序渐进 。
适度运动,提升免疫
俗话说:“春动生阳”。清明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在于多动少静,可进行踏青、放风筝、健走、慢跑、打太极拳等户外活动。适当运动可以减少湿气在体内的聚集,缓解精神不振、四肢沉重、肠胃不佳等症状,但要注意运动时 “勿大汗,以养肝脏”。平时活动较少的人群,做运动更需要量力而行。
注意过敏性哮喘
每年清明节前后草木吐绿、百花盛开,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致敏花粉增多,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过敏性哮喘通常表现为鼻痒、发作性喷嚏、鼻塞、咽痒等,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等为特征,严重者呼吸困难使人窒息。
有过敏史的人群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帽子、口罩、防护眼镜等。准备必要的抗过敏药物,如果过敏症状比较严重,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清明时节,我们在享受春日美景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健康问题。愿大家在追思先人的同时,也能享受美好的春日时光!
来源: 健康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