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精益求精擦亮装备制造“金名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08:00:00    

伴随着机械焊接的声音,焊花不断飞溅,近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事业部焊接产线组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何岩。“目前我们正在试制一款新型转向架构架,与以往的同类型产品相比,这款产品采用了全新工艺。”何岩表示,他和团队希望通过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更高水平。


何岩正在焊接动车组转向架


转向架是轨道客车运行的走行部位,直接关系着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安全,而其技术核心在于构架焊接。多年来,何岩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勤学苦练,掌握了一套过硬的焊接本领,在构架焊接的产品工业化品质提升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先后主导完成了CR450动车组样车、京张智能动车组、匈塞铁路动车组等项目的首件焊接任务。


CR450动车组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项目,高临界速度高安全转向架是车辆的关键重要部件,其中一处关键受力结构,图纸要求双面焊接。然而,因实际结构特殊,导致焊接可达性差,几乎无法实现双面焊接。针对这种情况,何岩采用高聚能弧焊技术,亲手操刀焊接样件,保证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何岩还结合该项目轻量化设计和板材厚度变薄焊接变形增大的特点,提出多项组焊工艺优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车长客的产品走出国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澳大利亚悉尼双层动车组是我国首次出口发达国家的轨道客车,首次采用高等级澳洲标准体系并融合了国际标准。签单前,澳方为了认证中方是否具备项目执行能力,专门从澳大利亚空运料件,让中方焊工完成焊接,然后再发回澳大利亚,由澳方亲自做各种力学性能检验。


何岩承担起此项目的试焊工作,该项目的技术难点在于J形坡口的焊接,这是国内现有轨道车辆制造过程中从未有过的一种焊接接头结构。经过多次试焊摸索,何岩和同事们逐渐找到了方法,把以往焊接时从右向左焊的方式改成从左向右焊。“看似一个简单地改变,却是大家苦练技术、集思广益的结果。”何岩说,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单次焊接的距离更长,可减少焊接接头,提升焊接质量。


团队成功完成试件焊接后,澳方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认定中方具备项目执行能力,双方成功签约。“中车长客造”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闪耀全球的“金名片”。


取得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何岩认为,这和师傅李万君对他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师傅对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行啊,还得练’。”何岩说,师傅李万君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他,让他明白培养徒弟不仅仅要在技能方面传道授业,还包括爱岗敬业精神的传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益于国家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作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多年来,何岩累计培训焊工3600多课时,先后有400余名焊工考取了国际焊工资质证书。同时,作为我市高技能培训指导师,在“劳模高技能传承”活动中,何岩为全市20余家企业培训焊接技术骨干近200人,为长春市焊接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工匠、长春市特殊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来 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