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桂林公安启用漓江生态警务情报指挥平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5:19:00    

一架无人机从自动机场腾空而起。周鹏宇 摄

通过漓江生态警务情报指挥平台无人机传回的漓江象鼻山段画面。(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供图)

清晨的漓江薄雾缭绕,一架无人机从阳朔兴坪段的自动机场腾空而起,开始了一天的巡航任务,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指挥中心内,值班民警通过大屏幕实时查看着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这是漓江生态警务情报指挥平台正式启用后的日常工作场景。4月21日,记者从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了解到,该局在漓江流域(猫儿山至阳朔段)部署了智能无人机巡航系统,通过科技手段为母亲河筑起“空中防护网”。这一创新实践标志着桂林公安生态警务工作迈入智能化新阶段,通过科技赋能构建起“水陆空”立体防护体系,为守护漓江绿水青山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以前我们巡江主要靠徒步和船只,现在有了无人机,连一些相对偏远的支流都能覆盖到。”在采访中,该平台负责人介绍,每架无人机都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一旦无人机发现异常情况,指挥中心马上就能收到定位信息,出警时间缩短了至少70%。该平台不仅能监测非法捕捞、采砂等行为,还能分析水质变化。“比如这个红色区域,说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我们会立即通知环保部门取样检测。”他指着指挥大屏上的热力图解释道。

此次启用的漓江生态警务情报指挥平台,在漓江流域(猫儿山至阳朔段)科学部署了自动巡航无人机机场。该自动无人机机场具备高度智能化的功能,能够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充电、维护和高效调度。无人机依据预设的精准航线和详细计划,对漓江流域开展常态化自动巡航监测工作。在巡航过程中,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先进传感器,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采集漓江流域的各类信息,及时发现生态破坏和违法犯罪行为等。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实时回传至平台后台,为生态警务决策提供了坚实、准确的数据支撑。通过这一智能化监测网络,桂林生态公安能够实现对漓江流域治安和生态环境的高效管控。

记者了解到,漓江生态警务情报指挥平台的启用,是桂林公安推进生态警务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显著提升了生态保护效能。在保护能力方面,平台的智能化监测功能大大扩展了生态保护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以往难以触及的偏远区域和复杂地形,如今都能通过无人机巡航得到有效监测,确保了漓江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前预警潜在的生态风险,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在执法效率方面,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一旦发现破坏漓江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警务人员能够迅速获取相关信息,及时调配警力进行处置,大幅缩短了响应时间,提高了执法效率。

同时,漓江生态警务情报指挥平台不仅在内部提升了公安机关的工作效能,还积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通过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了与行政执法部门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配合开展漓江支流“消劣返清”和对涉重金属污染重点行业排查工作,形成了生态保护的综合治理合力。

夕阳西下,又一架完成巡航任务的无人机缓缓降落在自动机场。江面上,几只白鹭掠过清澈的水面,岸边游客的欢笑声与相机的快门声交织在一起。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是桂林公安用科技力量守护漓江生态的最好见证。

据了解,下一步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还计划接入更多智能监测设备,并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生态预警模型,让漓江保护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在这条母亲河畔,一场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