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漫评|番位之争:让虚荣的排名“回正”,才更能走向艺术的前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前些年影视圈开始刮起的“争番”之风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日,多部影视剧主演粉丝为番位“大打出手”,相关词条登上热搜,演员不得不出面呼吁理性看待。
番位是个外来名词,其指的是演员在演职人员表或宣传时的“排位顺序”,用以展示角色重要程度、戏份多少等。在传统视角中,观众们关注的通常只是男女主、男女配角是谁,而近年来在粉圈等力量影响下,即便是男女主“谁的名字在前”也仿佛有了天壤之别。这种身份排位成为粉圈满足虚荣或嘲讽攻讦的工具,还发明出“二番不算实绩”“挂件”“赘婿”等概念或名词。其结果就是,哪怕原本排位合理,“争一二番”也成为不少粉丝群体闭眼也要冲的KPI,大量人力财力精力被投入其中,旷日持久地“维权”,搞得网络空间、社交平台乌烟瘴气。
而除了表面的“热闹”,这种风气和价值观还实实在在影响了行业的生态——有许多影视剧难以码到最匹配的演员,一些优秀演员因此不能合作,难以体现番位、分量的群像剧头部演员也不愿出演。而片方为避免名字放前放后的纠纷,甚至发明出“360度放射动态旋转”型排序,荒诞笑话不一而足。此外,从番位开始,这种吹毛求疵的虚荣心还延伸到精确到秒的出场时间比较,精确到厘米的人物海报面积计算,甚至粉丝出手干预妆造、剧本。剧方在流量和宣传焦虑下,时常被倒逼顺从甚至盲从,导致作品质量下滑。
当然,这种风气的“锅”或许不能只让粉丝群体来背。近年来,部分演员和经济公司也在刻意将己方角色作用放大,不顾事实宣传“大男主”“大女主”,以换取更好的资源和片酬,或以排名之争激发粉丝“战斗力”“黏着性”,这也引导了畸形价值观的形成。
2019年10月,国内三大视频平台与正午、华策等多家大厂就曾发起联合倡议,呼吁“抵制无理争番位”;今年两会,也有全国政协委员和提出要制定相关规则,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避免“争番”风气蔓延。
无秩序疯狂内卷的虚荣心,带来的究竟是影视行业更加繁荣,还是被扰乱的市场环境和网络秩序,已不言而喻。过于极端的排名之争,往往通向的并不是优秀作品、优秀角色,而是一地鸡毛沉疴。当下这种越发升级的乱象,值得深思也亟需破解,让虚荣的排名“回正”,才更能走向观众心中的艺术的前排。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