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十年一条“人工河”,济南即将开挖

(一)
最近,济南即将开凿一条新河道,这条河叫中泺河。为什么叫中泺河?因为它地处西泺河和东泺河之间吧。
从现在开始,中泺河将成为济南的新地标,融入泉城的大家庭,永远标注在济南的地理地图上。
中泺河为啥开挖?社会价值是啥?
说简单点,开挖中泺河,连通大明湖和华山湖。一旦开挖竣工,届时,华山湖与小清河、大明湖、护城河、趵突泉等水系连通,构建水上泉城旅游路线。将来,我们在连接城里城外的泉、河、湖上泛舟,浏览沿途的盛景,这是何等的惬意。
2月25日,济南天桥区北湖片区的标山南路东延施工现场已经呈现一派开工场景。“中泺河”首座跨河桥主体已吊装到位,这标志着中泺河即将开挖。中泺河的建成将实现大明湖与华山湖之间的直接连通。

(二)
历史上,大明湖是与华山湖的时相通的。
华山又叫华不注山。这座山在历史上很有名。《水经注》曾赞此山曰:“单椒美,连山自傲,虎牙挺立,孤障特刺天,绿岸青翠,望同点。”后来的文人墨客,如唐代的李白、宋代的曾巩、元代的赵萌等,都曾为“华埠柱”留下诗文或绘画。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华山附近原本是有湖的。
这个湖形成于两千多年前。那时候还是汉朝,黄河决口,改道千乘(今山东高青)入海,一时间大量洪水涌入了附近的济水,济水泛滥,在华不注山、鹊山附近形成了一片大湖。唐代人叫它鹊山湖,因为湖中遍植莲花,故又名莲子湖。
按照唐人段成式的记载,当时鹊山湖方圆二十余里,湖中莲花很多,就像在水中浣洗的彩缎一样。而孤峰耸翠的华不注山,就挺立在湖中,就像一朵出水芙蓉。
到了宋金之际,由于刘豫挖小清河的缘故,鹊山湖的水量渐渐变少。不过在元明时期,这里仍然是一派水乡风光。而且这个时期,鹊山湖、大明湖、小清河都是相通的。
元朝中期的元世祖时,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元好问的学生王恽客居济南时,游华不注山,便是乘舟由汇波楼出水门,入小清河东行里余,然后北上,经黄台,入鹊山湖直抵华不注山下的,并留下了著名散文《游华不注记》,这篇散文笔墨清新雅致,勾勒出一片迷人的山水盛景。这说明,当时游人前往华不注,仍然是泛舟前去,华不注周边仍有大片水域。
鹊山湖彻底干涸是在清朝雍正时期,这时候著名学者全祖望游华不注山时,已经不靠船了。鹊华烟雨,这古人令人神往的景色,彻底消失在人间。
随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华不注山附近沧海桑田,湖泊变成了平地,农田里起了高楼,华不注山变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山丘。

(三)
杭州,中国唯一靠着一个湖带动一个城市腾飞的城市。古代,西湖水养育了杭州,西湖是杭州的母亲湖。现在,西湖是杭州的代名词。西湖的历史,西湖的景观咱们不赘述。而湖对整个杭州的发展带来的飞跃不可小觑。
西湖对济南是有启示的。大明湖扩建工程于2007年10月开工。2009年9月21日,济南大明湖扩建部分的围挡一夜之间被全部推倒。垂柳、湖水、青瓦、石桥、亭台、楼阁,一处处别有新意的景观组成了大明湖新区,免费对世人开放。
2014年初,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华山湖湿地建设的启动,标志着“济南第四大名胜”的建设目标浮出水面。经过几年的精心规划和建设,2017年9月,华山湖区全面开挖。不到两年后,一个面积相当于五个大明湖的全新华山湖便展现在世人面前。济南用5年的时间找回了华山历史上那美不胜收的山光水色,“鹊华烟雨”得以涅槃重生,“齐烟九点”的盛景也重现于世。
当然,济南在打造华山湖成为“第四大名胜”的道路上从未停歇。自2016年起,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便启动了整体绿化工程。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突出地域特色、注重经济原则”的四大理念,济南结合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对公园进行了多轮景观绿化提升。如今,园区内已汇聚了数百种植物,呈现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宜人景象。
大明湖扩建、免费开放了。华山再现李白笔下的“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的那无与伦比的俊秀之美。但大明湖与华山湖如何打通并联呢?
其实,开挖中泺河,始自2015年,当时的齐鲁晚报是这样报道的——
根据济南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济南市将在“十三五”期间加强保泉工作,提升天下第一泉景区,推进大明湖—— —小清河连通工程,打造天下第一泉景区与济西湿地、北湖、华山湖、遥墙清荷湿地有机连通的水上观览线路。根据规划,济南市民可以坐着游船实现从护城河、大明湖、济西湿地、北湖、华山湖、清荷湿地一站式游览。
大明湖与小清河连通工程是济南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大明湖与小清河连通工程计划由来已久,即在大明湖至小清河之间开挖一条新航道,在西泺河和东泺河之间开挖中泺河。原定于2016年6月开挖中泺河。
但因为种种原因,中泺河开挖谋划了十年之久,时至今日,这天“人工河”终于开挖。

(四)
前不久,山东正式发布《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在济南打造清河泉水文化生态主题景观带,并特别强调以华山湖为关键节点,与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名胜共同构筑济南的“山泉河湖城”精品旅游路线。这一举措,无疑进一步巩固了华山湖作为济南“第四大名胜”的地位。
2021年,济南市印发的《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济南市将实施大明湖—云锦湖—小清河—华山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其中,北园立交桥东北侧至云锦湖的新建河道“中泺河”将使大明湖与华山湖实现通航。
2024年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关于公开征求《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中也曾提到,考虑与北湖通航,预留出口与小清河连通,推进大明湖—北湖—小清河—华山湖等河湖水系连通。
回溯历史长河,华山、鹊山与大明湖曾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浅水稻溪,沼泽芦荡,水村渔舍,胜似江南”的画卷。如今,梦想变为现实,大明湖与华山湖的连通,有人评价说:“这中泺河,不只是一条人工河,它关系着民生与生态,也关系着历史与文化。”
是啊!济南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一说到济南的水,就会联想到济南的泉,可济南不只有泉,还有湖与河。大明湖、华山湖、白云湖、雪野湖、黄河、小清河、玉符河……“山、泉、湖、河、城”拥抱交融,塑造了这位颇具江南风情的“北方佳丽”。难怪诗人黄庭坚会留下“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赞美。也难怪老舍先生给予济南极高的荣誉:“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水是有灵气的。水给了济南滋养、个性和活力。水文化渗透在济南的历史之中,也继续浇灌着济南的今天和未来。
康有为在《新济南记》一文中曾说,华山为泰山向北延伸的集结点,与泰山相连,是泰山正脉,指出:诚宜移都会于华不注前。这样,新济南就可以改变背山面水的格局,形成背靠青山、面向平原之势,必将雄冠中国。
但愿中泺河的开通,早让济南的趵突泉、大明湖、小清河、华山湖等水系连通起来,赋予泉城百姓更多的民生福祉,让泉城更加“潇洒似江南”。(注:本文参考部分资料)
(来源:躬耕历山)